炼油厂的“边角料”柴油,竟也能变成新能源领域的“黄金材料”?
5月13日,中国石化新获批的专利技术——“制备针状焦的方法和系统”,正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钥匙。这一技术通过高效利用炼油副产品催化裂化柴油,生产高附加值的针状焦,为能源行业低碳化转型提供了新路径。
一、核心技术亮点
1.原料处理:将催化裂化柴油(馏分I)与罐区柴油(馏分II)混合,蒸馏提取235-400℃重馏分,为后续工艺提供高纯度原料。
2.优化提纯:通过溶剂萃取技术富集芳烃等理想组分,显著提升焦化原料质量。
3.高压延迟焦化:在1-3MPa(A)压力下进行焦化反应,精准控制结晶过程,确保针状焦结构均匀性。
二、技术优势解析
1.原料灵活,成本更低:直接利用低价值炼油副产品,替代传统石油焦原料,降低生产成本超。
2.工艺升级,品质跃升:高压焦化工艺提升针状焦导电性和机械强度,满足锂电池负极材料、超高功率电极等高端需求。
3.绿色循环,价值翻倍:低价值催化裂化柴油可转化高价值针状焦,推动炼化产业链向精细化、低碳化延伸。
针状焦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材料,此前我国高端针状焦长期依赖进口。该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后,可减少进口依赖,同时推动炼厂利润增长。
从“黑色油品”到“黄金材料”,中国石化正通过技术创新重塑能源价值链条。这项专利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向绿色高端制造转型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