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祁连山脚下,一列满载银光铝锭的火车正驶向全国。但您可能想不到,这座曾靠钢铁独撑的城市,竟在戈壁滩上建起全国最大电解铝基地!从“一钢独大”到“双链共舞”,嘉峪关如何用15年完成惊天转型?今天带您破译西北工业奇迹的招商密码!
转型密码:钢铁侠+铝巨人=产业链核聚变
核心武器:“钢铝双链主驱动”模式:
酒钢集团(钢铁链主)x东兴铝业(铝业链主)x政府专班=产业链核聚变,嘉峪关独创“项目未动,配套先行”招商机制:电解铝立项当天,预焙阳极项目同步招商;地企联合招商打破行政壁垒,索通碳素1年建成西北最大阳极基地。
颠覆认知:铝水竟然不落地?
独家揭秘“卫星式”产业布局:
1.铭翔铝业与东兴铝业车间仅一墙之隔;
2.铝液转运时间从2小时→8分钟!
3.7家加工企业环绕链主车间,年省3.6万吨铝损耗
破冰行动:千里运煤不如就地生金
反向操作破解氧化铝困局:
1.算清三本账:煤价差+运输差+政策红利
2.河北文丰600万吨氧化铝项目落户戈壁
3.闭环产业链成型:氧化铝→电解铝→铝型材→航天航空材料
钢铝双产业链实现跨越式发展,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大关,铝产业链企业实现从零到38家的突破,带动就业岗位新增2.3万个,其中索通碳素凭借行业领先优势,已发展成为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预焙阳极生产基地,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
当专列载着“嘉峪关造”铝材驶向C919大飞机生产线,这座丝路古城正用“链式思维”书写新时代答卷。资源型城市转型没有标准答案,但嘉峪关模式给出了关键启示:以产业链为棋局,用创新思维落子,戈壁滩上也能长出千亿产业集群!
您所在城市有哪些值得借鉴的转型案例?欢迎评论区聊聊。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城市企业发展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