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逆势上扬!平阴炭素电极产业晋级百亿俱乐部

发布时间: 2022-12-29 09:21:59 作者:中商碳素研究院


在平阴县孔村镇炭素产业集聚区,炭素电极产业逆势上扬,11月底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1-11月份,炭素电极产业产值117.9亿元,同比增长41.97%,完成出口48.72亿元,同比增长114.97%。炭素电极产业成为以玫德集团为龙头带动的高端五金产业后,平阴县第二个百亿级产业。


 1672276775335012809.png


伴随炭素电极产业异军突起,85%以上财政收入来自炭素电极产业的孔村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1-11月份累计完成31728万元,预计完成全年计划数的107.18%,同比增长22.3%。


炭素产业的逆势上扬,从市委、市政府发布的2022年“济南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中就能见到一些端倪:在平阴炭素产业集聚区的7家企业中,共有3家企业上榜,济南万瑞炭素有限公司位列第31位,济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位列第34位,济南龙山炭素有限公司位列第66位。


平阴炭素电极产业从1987年开始发展,从一个年产量不足2万吨、产值不足2000万元的“小工厂”起步,历经35载,平阴炭素产业集聚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炭素制品生产基地,拥有规模以上炭素企业7家,全年产量占全国商用炭素产能的四分之一,也是重要的炭素预焙阳极产品出口基地,产品分别出口到美国、德国、俄罗斯、印度等20多个国家,2021年出口创汇突破4亿美元,今年以来出口创汇已经达到7亿美元。


在孔村镇党委书记门洪斌看来,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依然存在,电解铝需求增长乏力,加之主要原材料石油焦、煤沥青价格一直在上涨,孔村镇炭素电极产业能够在今年保持40%的增长,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绝对是逆势上扬、异军突起,为各个行业在后疫情时代加快复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孔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阴祖梁则将炭素电极产业突破百亿元产值归功于多年来形成的规模集聚效应。“在多年的发展中,各家炭素企业在技改、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可以说是取长补短、抱团良性发展,这是规模集聚效应对产业做大做强带来的促进之一。”阴祖梁举例说,在炭素电极产业,焙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天然气,集聚区内7家企业一年消耗量就能达到1.4亿立方米。今年初,平阴县政府与中石油天然气山东分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向炭素产业集聚区提供天然气直供。仅此一项,一年就能节省天然气开支1亿元。


“近几年,随着电解铝产业稳步发展,市场对电解铝需求旺盛,以预焙阳极为代表的配套产业也趋于稳定,这为孔村炭素产业集聚区内的炭素企业带来了逆势上扬的外部环境。”济南鑫盛昌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振成与炭素企业打交道多年,在他看来,全国其他地方规模大的炭素企业不少,但像孔村镇这样形成集聚效应的少,通过多年来持续不断的技改提升和环保投入,孔村镇炭素企业装备水平、产品质量、环保治理都走在了同行业前列,这一点,也被中国炭素行业协会高度认可。


为将集聚规模效应发挥到最大,近年来,孔村镇进一步编制完善了炭素产业园区专项规划,在原炭素产业园基础上进行新的企业布局,努力打造超百亿级综合炭素园区,为企业抱团、产业聚集提供平台。强化园区配套提升,对园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投资1450余万元完成海川街、龙山路大中修维修工程,确保企业物流畅通。


在县工信部门、孔村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炭素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大装备改造和技术升级力度。投资7.8亿元的丰源炭素异地技改和1.8亿元的海川炭素预焙阳极生产线改造项目先后完工;对龙山炭素整体实施异地厂区新建,采用德国先进技术新上20万吨预焙阳极生产线盘活30亩土地,为澳海炭素、万方炭素转型升级拓展广阔空间。各炭素企业借助“数字经济浪潮”,深入推进技改赋能项目,推动产量大提升、税收大提高。


今年5月,济南龙山炭素有限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新建了可容纳8万吨石油焦的智能仓储原料库,开创了国内炭素企业中原料智能仓储的先河。与过去货车直接卸在地面,配料时再用铲车铲相比,现在只需要在控制室点击鼠标一键操作,就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卸车、进仓、配料,并在接到煅烧车间的指令后,由皮带自动传送到车间。


龙山炭素建设“智慧工厂”只是平阴炭素产业集聚区企业技改升级的一个缩影。在龙山炭素之后,万瑞炭素也建成了自己的智能仓储系统,澳海炭素上马了产品的立体智能仓库,减少人工的同时,也减少了水的消耗。尽管在国际形势变化和疫情双重影响下,原材料石油焦的价格一直在上涨,物流成本也在上涨,但整个炭素电极行业依然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长。像龙山炭素产值从去年的13.4亿元增长到今年突破20亿元,万瑞炭素产值从去年的30亿元增长到今年的50亿元,实现税收3亿元。


除了不断引导炭素企业提高生产率、产能利用率和产品质量方面下功夫外,在事关企业生存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环保治理上,借助6家国家、省市级技术中心,炭素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节能敞开环式焙烧炉”“大规格复杂结构炭阳极生产技术与产业化”等科研项目转化,合计投入18.2亿元,完成8个技改升级和环保提升项目,综合能耗降低20%,实现“超低排放限值”。仅万瑞炭素一家企业,近几年每年投入在环保治理上的资金都有上亿元,“拿出利润的三分之一投入环保治理”,这在孔村镇炭素产业集聚群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针对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全镇7家炭素企业中,5家B级企业争创A级,2家C级企业争创B级。


持续不断投入环保治理的优势业已凸显,“别人因为环保限产或停产,我们却能开足马力正常生产”。2021年3月,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公布的济南市第一批绿色环保标杆产业集群(集聚区)中,平阴县孔村镇炭素产业集群上榜。


今年,为助力炭素企业“稳经营、保增长”,在原有炭素行业协会积极发挥重大科技项目攻关、人才培养交流、管理经验交流分享作用基础上,孔村镇党委牵头,成立了炭素产业党委,将因企施策,继续优化百亿级综合炭素园区总体布局,延伸炭素电极产业链条,搞好产业规划,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推动抱团发展。


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