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中,我们探讨了电解槽噪声值的判定依据,并得知电解槽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值并非越小越好,200kA电解槽噪声值在18~26mV之间时,综合效益较佳,有利于电解槽长期平稳高效运行。本文紧接上文思路,继续探究电解槽噪声值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噪声值偏小的情况提出几点控制措施,供企业参考借鉴。
1、噪声值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思路
电解槽是一个复杂的被控对象,槽温、分子比、电解质体系、氧化铝浓度、NB下料间隔、两水平、电压、系列电流、效应系数、极距、物料品质等因素都影响电解槽的控制难度。
电解槽的日常操作如出铝、更换阳极等工序必须由人工操作,而且这些工序对过程状态产生很大影响,加之这些重要状态参数无法在线连续检测,因此无法准确建立起完整的数学模型。
尽管铝电解槽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体系,但它也具有有利于操作和控制的特性,具有较强的自平衡能力。
铝电解槽自平衡能力主要表现在炉膛和壳面可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且槽内熔体处于较强的对流状态。因此通过创造一个次要因素少变或不变的环境,将一、二个可变参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便可达到支配过程整体的目的。
事实证明铝电解槽自平衡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强弱与槽型设计、槽龄、状态和工艺技术条件等有关。想要从根本上稳定电解槽噪声值在理想范畴内,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及技术的创新。
噪声值是衡量电解槽是否稳定的重要标志。合适的噪声保持范围,能稳定槽况,提高效率。长远来看,噪声值偏大或偏小均不利于槽况稳定。
2、噪声值偏小的处理方法
噪声值偏小,尤其是噪声值小于14mV时槽温持续上升,过热度越来越大,炉帮融化、变薄或消失,铝的返熔增大,电流效率下降。
噪声值出现偏小时,需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查看分子比是否发生波动。如果分子比波动大,应及时增减氟盐投量,将分子比控制到技术标准范围内再观察;
如果分子比在技术标准范围内噪声值还在减小,很可能属于热平衡遭到破坏。必须从热量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综合考虑。方法是降低设定电压和减少出铝量或往电解槽内灌入一定量的铝水,达到提高铝水平高度、缩小过热度,降低槽电压达到降低槽温的目的;
重视原料,防止原料发生变化引起噪声值降低;
因其它技术条件搭配欠佳或操作质量不高引起的碳渣过多和阳极长包也会出现噪声值偏小。
当高温阳极长包直插铝水中,电解槽出现“火炉”源现象,电流会集中从长包处导入铝水中,电流效率急剧下降,槽温急剧上升也会出现噪声值偏小。当病变阳极从电解槽拔出的瞬间噪声值会从偏小直接转变为偏大,电压出现大幅上下摆动。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因何原因出现碳渣增多都要利用换极、出铝、打开壳面等一切机会加强碳渣的打捞降低槽温。
实践证明:通过增加铝量加强散热、降低电压减少热收入实现电解槽热平衡,及时消除阳极长包病变、打捞碳渣降低槽温等办法能快速有效的把偏小的噪声值及时纠正到噪声值理想范围内。那么噪声值偏大又该采取何种措施进行控制呢?明天的连载文章中我们再进行探讨,欢迎继续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