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大型电解槽电压摆动的分析与处理

发布时间: 2020-08-18 00:43:40 作者:中商

技术|大型电解槽电压摆动的分析与处理


上篇文章中,我们分析了大型电解槽电压摆动的不同形成原因,简单可归为低分子比、低槽温因素,长效应对电解槽膛的破坏以及更换阳极,调整极距等工艺操作不当。本文将针对这些形成原因给出对症处理措施,供企业参考。


一、电压摆的处理措施


1、换极引起的电压摆处理措施


当新极刚装入槽中,观察计算机监控15分钟动态曲线,如果动态曲线电压波动在40—80mv之间,且波动周长在1分钟以上,可不用测阳极导杆电流分布。


如检测全阳极导杆电流分布,可测出阳极偏流不是很明显,这时调整阳极,会使电压摆动更大,在这种电压波动不大且波动周期较长的情况下,通常手动抬一下电压,并稳定一段时间后,电压波动幅度会减小,电压摆逐渐降为正常值。


从15分钟动态曲线上发现电压波动较大,在100mv以上,实验表明,虽说电压波动较大,但显示出摆动为零,因为电解槽正处于换极中,计算机自动附加了电压。


这时应立即检测阳极导杆电流分布,由于在刚装入新极的瞬间,引起电流分布不均最明显,所以也容易测出哪块阳极电流分布不均。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分布不均的阳极多数是新极的临极、对极或角部极、低残极,所以在检测时我们可以先测有以上特征的极,有时不用检测全阳极电流分布,通常可测出某块阳极电流分布不均。




2、对电压摆波动大、时间长的槽必须测量其阳极全电流分布


对电压摆幅超过100mV以上的,必须测量其阳极全电流分布。对于某些大摆(>300mV)的槽子,在测量阳极电流分布之前应人工将阳极抬到电压不摆或电压稳定,针振幅度控制在30-60mV左右再测电流分布,对异常极进行调整。


观测发现,在大摆过程中,采用简单的一次大幅度升阳极的处理措施效果不明显,合理的方法是采用分步多次提升阳极,每次应适当维持一段时间并观察处理结果,然后再酌情调整。


调整后的阳极应每半小时到一小时稍许下降阳极一次,直到电压恢复正常,阳极复位。要注意结合不同摆幅类型电压摆,针对其摆动时间或稳定性的不同,合理调整阳极,有效抑制其反复性和波动性。




另外,必须强调的是应尽量减少人为调整阳极,每槽调极最多不超过3组,且在电压平稳后要复位,在调极的过程中要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若相邻两极的分布电流都过大时,只能调整高残极而不能调低残极;

若区域性电流分布高的(若槽底干净,伸腿适中)可进行本区域扎边,不调阳极,但只能偶尔这样操作,不可频繁操作。扎边后要根据加料情况适当延长NB间隔,定时加料或停料。


3、因工艺调整不当引起的电压摆处理措施


对因工艺调整不当,如分子比急剧下降,造成槽温过低,此种情况造成的电压摆对电解槽影响最大,也最难处理。研究表明,调的极越多,电压摆越难消除。


对此,要以静制动,尽量少调整阳极,当调一至两块极后,电压摆仍不能消除,可根据电压稳定性不同,适当调高设定电压。


通过调高分子比,提高槽温,消化沉淀,规整槽膛,重新建立热平衡,达到有效抑制电压的反复性和波动性。


4、对电压摆幅小、时间短的槽通过抬高电压来提高极距的办法减小其波动


当某台槽既没有出铝,也没有换极等作业时,突然出现电压摆,且幅度小(20mV-60mV),波动周期短时,一般来说,反映出电解槽不稳定的前兆,摆幅小时间短的槽子,往往是某项工艺技术条件保持不合适的征兆。


测量阳极电流分布并无异常,这样通过抬高电压的方法,一方面是可以提高极距,减少铝液上下波动引起的槽振动;另一方面补充一部分能量,化解因技术条件保持不当而造成的极下沉淀多或长结壳的情况。


5、以静制动,依靠电解槽自身的调节能力来完成电压摆的处理


对振幅不大,摆动时间不长的槽子,查找各方面的原因找不出太大的问题,不应该盲目去动。电解槽自身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有些电压波动不明,但槽子可能通过自我调节,向着其热平衡、物料平衡、动力学平衡有利的方向变化,电压摆会自然消失。


二、电解槽电压摆的预防措拖


要预防电解槽电压摆,首先要从产生电压摆的原因方面分析,有针对性地消除诱发因素。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槽况不同,电解过程又复杂多变,要彻底消除电压摆现象较困难,各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电压摆,所以预防电解槽电压摆动是稳定电解生产的关键。


1、提高换极质量


换极作业对电解槽的影响较大,也是生产现场管理的重点,在换极时要耙净残极上的浮料,勾净槽内的壳块,如中缝有沉淀应往边部耙,发现槽底有结壳应用铁纤撬一撬,同时确保新极的安装精度。


2、加强打壳下料系统与供料系统的维修与保养


加强打壳下料系统与供料系统的维修与保养,电解槽对设备的依赖性很高,打壳下料系统出现故障,会严重影响电解槽的稳定性。同样,供料系统,特别是载氟氧化铝要稳定供料,且载氟量要恒定,否则会造成下料量不足,电解槽效应多,槽温波动大而出现槽况不稳定的后果。


3、稳定控制电解工艺


电解槽是以温度控制为中心,在所有工艺管理中,以温度调整与稳定控制最重要,电解工艺失控造成的生产极不稳定,影响大,时间长,且难重新调整好。


所以在工艺的管理上,要重视槽子状态解析,研究槽子动向,防患于未然;调整工艺时要循序渐进、保持平稳、减少变数,避免槽温大起大落,并注意各项工艺参数的相互搭配。


一味追求电流效率而进一步降低槽温是不可取的,依据实践经验,电解温度不能低于915℃,如果槽温太低而引起沉淀,槽膛不规整,造成电压摆,反而得不偿失,同时要注意保持两水平的稳定,避免波动较大。


4、重视小摆预防大摆


大摆的出现往往是在小摆后人为的多次大幅度的调整阳极动作,严重加剧了铝液界面的振动,而导致电压摆动进一步恶化的现象,所以当电解槽出现摆动后,应多分析原因,切勿轻易根据一次阳极全电流测定而调整阳极,以破坏来之不易的阳极底掌平整度。


如小摆中阳极电流分布不均并不是很明显,此种情况提极会使摆幅加剧,当小摆变成大摆后,如检测发现有阳极电流分布不均现象,每次调极也不宜过多。


综上所述,电压槽电压摆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处理电解槽电压摆时要根据其产生的原因不同,分类分策,消除电压摆动须对症处理。本文给出的处理措施仅供企业参考,若您有更好的观点欢迎留言或私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