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用碳素行业面临诸多痛点,炭素企业应如何走出“囧境”?
发布时间: 2019-11-18 08:12:09 作者:中商碳素
针对产能过剩的问题,尽管国家也有意识地对电解铝行业进行宏观调控,但产能增长的速度仍超预期。2019年上半年鉴于环保和市场现状影响,河南地区企业开工率极低,西北、华东地区个别企业不同程度开始检修,即使不考虑新增产能释放,但是行业总供应量依然高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运行。据统计,2019年1-6月,中国的原铝产量1743.73万吨,而预焙阳极实际产量达到了954.64万吨,已经超过了电解铝的实际用量82.78吨,而中国铝用预焙阳极的年产能则达到了2877.8万吨。目前多数企业生产设备,因前期投产高速运转,一些设备已经严重超出使用寿命,设备问题陆续披露,无法保证生产的稳定性。更不用说一些产能规模较小的碳素生产厂家,技术设备可能达不到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存在质量问题。当然造成产品质量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除了技术设备造成影响外,原料质量供应层面也会使得炭素产品质量下降。在“绿水青山”的环境背景下,力保蓝天白云,国内环保政策频发,炭素行业压力增加。下游电解铝也因环保、生产成本等问题,施行产能转换,从而致使碳素行业运输成本增加,回款周期延长,企业周转资金短缺等问题逐渐披露。2019年世界格局多变,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等影响着国际经济形势。今年年初开始碳素行业出口量小幅下降,企业出口创汇在减少,部分企业已存在亏损现象。2019年1-9月份炭素制品库存总量达374007吨,同比增加19.28%;炭素制品出口量为316865吨,同比减少20.26%;出口创汇108072万美元,同比减少29.97%。铝用碳素行业在面临质量、成本、环保等诸多痛点的情况下,碳素企业应如何有效地提升生存空间,打破僵局快速地走出“囧境”呢?企业个体发展力量有限,在残酷的经济竞争中举步维艰。企业需要及时发现自身不足,联合优势企业,抱团取暖,提升企业生存空间。在此不仅要与国内同行或上下游产业链联合,也要在现有背景下,积极“走出去”,拓展企业的国际技术发展交流平台,更有利于企业资本技术上的整合和企业市场的拓宽。技术设备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炭素行业产品需要从量的增加转为质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炭素制品就要适应电解铝企业的技术进步,并为下游节能降耗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还要加速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的炭素新材料,放眼全产业链的研发和突破,与上下游紧密协作,尽快做好针状焦和聚丙烯腈原丝等原料的质量突破和提高,打破垄断,增加生产主动权。根据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要求,近期新发布的《炭素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已开始实施,《炭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团体标准也于201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炭素绿色可持续已是大势所趋,企业需要强化节能降耗管理,加强对环保设备投资,在超低排放的同时实现可循环,才可以有效地促使企业降本增效。随着规模化企业以及配套模式的发展,面对“质量、成本、环保”等多方压力,大多数中小企业如何实现抱团取暖,有效提升企业兼并整合呢?中商碳素研究院工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智能化匹配企业相应技术管理业务,真正落实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企业质的飞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