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氧化铝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路径分析

发布时间: 2019-05-25 01:22:34 作者:中商碳素研究院

山西是我国氧化铝矿产资源富集地,对山西氧化铝产业发展的分析,可窥见我国氧化铝行业存在问题、发展困境,对改善我国氧化铝企业生存环境、产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发展现状

自2000年以来,中国氧化铝产业发展迅猛,产能产量快速增长,占全球氧化铝总产量的比重持续提升,至2018年已达到54.2%,比2003年高出43.8个百分点。国内氧化铝产量已由2013年4438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7253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3%。山西省氧化铝产业同样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产量从2013年的785万吨增长至2018年的2024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2.6%,比全国氧化铝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高6.3个百分点。

随着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及省政府对发展“煤电铝材”产业链的大力扶持,也受益于山西省资源禀赋及产业配套的成熟度,近年山西氧化铝产能、产量均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但由于环保限产、产能爬坡等因素影响,山西氧化铝产量增速在2016-2018年均小于氧化铝产能增速。

目前山西省共建成15家氧化铝生产企业,建成产能2575万吨,产业集中度高,主要分布于吕梁、忻州、运城、晋中和阳泉5个地区。其中,吕梁氧化铝企业共计10家,产能合计达到1495万吨,占全省氧化铝总产能的比重为58.06%;忻州原平地区产能300万吨,占全省总产能的11.65%;运城市氧化铝合计产能为370万吨,占比14.37%;晋中市产能已达到300万吨,产能占比11.65%;阳泉市产能110万吨,占比4.27%。

产量方面,山西省氧化铝产量与全国氧化铝产量增速相近,2016和2018两年略高于全国水平。2017年及以前,山西省氧化铝产能利用率均高于全国水平,但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至2018年降至80.6%,比全国氧化铝产能利用率低3.3个百分点,较2015年下降14.2个百分点。

存在问题

1、产业链结构不完整

山西省氧化铝产业链目前存在“头重脚轻”的情况,产业链上下游规模严重失衡。上游铝土矿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氧化铝产能产量居全国第二,但中游电解铝和下游铝材加工产业规模较小,分居全国中位和末位。

2、企业集中度不够

山西省氧化铝产业度较差,全省氧化铝生产企业共计15家,规模最大的企业年产能为340万吨,年产能在200-300万吨的企业共7家,年产能在100-200万吨的企业共3家,年产能在100万吨以下的企业共计5家。其中,年产能100万吨以下的企业均分布于山西省吕梁市,且50万吨以下的有4家,均分布于吕梁孝义市。与产能产量居全国首位的山东省相比,产能集中度不高。

3、产业多倚重于外省企业

15家山西省氧化铝企业中,4家企业为央企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控股,合计产能规模为880万吨,占全省15家氧化铝企业总产能的34.17%;5家企业为省外民营企业控股,合计产能规模为1300万吨,占比约50.49%;5家企业为省内自然人控股的民营企业,合计产能规模为285万吨,占比约11.07%;省属国有企业仅控股1家氧化铝企业,产能规模为110万吨,占比约4.27%。

4、产业链延伸存在较大难度

供给侧改革、环保限产影响山西电解铝产业的发展。2013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接连下多个文件,持续深入推进电解铝过剩产能的化解工作。2018年6月13日,李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严禁在京津冀及周边重点区域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等产能,提高过剩产能淘汰标准。

生产用电价没有优势,难以吸引电解铝产业落地。山西省虽为煤炭、火力发电大省,由于煤电仍未真正实现一体化,“市场煤、计划电”的产业结构使得省内资源禀赋优势并未充分发挥,火电厂电煤大多以市场价采购,电煤价格在产煤大省中处于较高水平。尤其在2017年,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转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等因素影响,煤炭价格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快速上涨后持续高位运行,导致山西省内发电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全省42家(单机20万千瓦及以上)主力电厂有35家亏损,亏损面达到83.3%,净亏损额近60亿元。

5、生产环保问题突出

增加环保设施的建设将增大氧化铝产品的生产成本,部分厂商为追求高额利润,对未做处理的工业废水直接排进当地河流,对污染严重的赤泥废渣等直接倾倒在山谷中,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极大地影响政府、民众的招商意愿。

发展路径探讨

1、整合上游产业资源,集约化发展氧化铝产业

发挥资源优势,整合省内铝土矿、氧化铝产业,提升行业集中度。吕梁是全国全省唯一集能源、资源、电力、电网和产业五大优势为一体,业界公认的具有铝产业发展条件的地区,应该积极发挥铝土矿资源禀赋优势及氧化铝产业优势,通过兼并重组等各种方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进行产业整合、产能置换,以更好的整合资源,达到最佳的集约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实质性推进煤电一体化发展,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要充分发挥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煤-电-X”产业链。据统计,2017年山西省发电用煤1.2亿吨,其中省内自用电煤8000万吨。若将省内自用电煤价格让利于燃煤发电企业,则其在参与电力直接交易时将有更大的让利空间,进一步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对作为用电大户的电解铝及其下游产业落地会有更大的吸引力,继而拉动全省用电量快速增长,提升燃煤机组利用小时数,引导燃煤发电机组成本的持续下降,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3、打造现代化物流产业,推动氧化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铝工业产业作为大宗商品,原材料购置、产品销售离不开物流服务。从长期来看,建设现代物流网络,打通铁路、公路、港口的互联互通将为工业化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大幅降低运输成本,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国内高品质铝土矿的逐渐减少,未来进口铝土矿将逐步增长,氧化铝产业或将逐步迁移至运输成本更低的沿海地区,因此打通物流环节,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将使得相关大宗商品企业提升竞争力。政府可整合省内公路、铁路等物流业资源,引入像索罗门物流这种针对大宗原材料运输定制化的智慧物流平台,打造现代物流服务业,为省内氧化铝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物流体系,降低氧化铝等产品运输成本。

4、推动智能制造,多途径延伸铝工业产业链

以山西省工信厅企业技改资金为引导,省属国有企业可与社会资本、金融机构等合作,通过设立铝工业产业智能制造技改基金,推动我省铝工业骨干企业积极实施智能制造改造升级。

对于山西省中游电解铝及下游铝材深加工产业发展较弱、氧化铝产业链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情况,应借鉴国内其他省份铝工业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多种途径引入电解铝及铝材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完善铝工业产业链布局,输出更高附加值的铝深加工产品,提升我省氧化铝产业的持续竞争力,逐步将山西省能源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发展优势。如贵州省通过执行特殊电价政策扶持电解铝企业,与电解铝企业直接交易的发电企业仅收取燃料成本;广西采取自备电厂和高耗能企业组成联合体的方式降低电解铝到户电价;广西百色地区通过建设局域电网,以100万千瓦自备机组为支撑,孤网运行,电解铝用电成本与发电机组内部平衡;新疆铝工业发展主要依靠低廉的煤炭价格及自备电厂;内蒙古电解铝企业的自备电厂利用小时数达到8000小时,同时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实质性降低电解铝等产业的用电价格,并采取风火打捆方式进一步降低交易电价。

由于电解铝属国家调控的产能严重过剩产业,目前发展电解铝产业只能通过产能置换的方式开展。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电解铝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施产能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工信部原〔2018〕12号)、山西省经信委《山西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行业产能置换实施细则》(晋经信投资字〔2018〕89号)的文件精神,省内企业应积极主动通过兼并重组、同一实际控制人企业集团内部产能转移、产能指标交易等三种方式取得产能置换的指标。省属国有企业应主动对接,通过战略投资、交叉持股等方式,积极引导已在省内布局氧化铝项目或取得铝土矿资源的企业将其集团内部的电解铝产能向山西省转移。

5、提升产业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氧化铝的生产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作为一个水资源匮乏的省份,降低废水排放量,缓解水污染环境,不断提升废水利用率应作为未来我省发展氧化铝产业的重要方向。赤泥是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产生的污染性废渣,平均每生产1吨氧化铝就会排出1-2吨的赤泥。由于赤泥含有大量不容易去除的化学碱,且还含有氟、铝等其他杂质,目前对赤泥的完全无害化处理仍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氧化铝赤泥主要用于用于路基和生产水泥、透水砖等,综合利用率非常低。随着氧化铝产能产量的增长,赤泥的堆存量将不断提高,占地面积将不断扩大,带来环境和安全隐患。中商碳素研究院在姜玉敬教授带领下,大力开展对氧化铝工业产生的赤泥的综合利用研究,目前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将最大限度降低赤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